植本故事

熬夜傷神又傷身,該如何補救?

熬夜傷神又傷身,該如何補救?

根據美國疾管中心的建議,1864歲的成年人每日要睡79小時。

「但現代人已經習慣長時間睡不夠,所以不覺得有影響,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。」睡眠專家、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蔡宇哲這麼說。

中醫角度而言,熬夜有損人體陰陽平衡,晚上11點之後入睡者,皆屬熬夜,晚上11點至凌晨3點為膽經、肝經循行的時段,是兩肝膽氣血最旺盛的時候,同時也是褪黑激素、生長激素與受體素等多種激素分泌達高峰的時段,此時段如果沒有好好休息,則會影響氣血循環和激素分泌。

中醫典籍常言道「生病起於過用」,雖非對於睡眠剝奪的直接論述,但仍歸類於「疲勞」、「虛勞」,熬夜看似無傷大雅,但對「心肝脾腎」四臟功能的影響不容小覷:

心主神明──人在健康狀態下思考敏銳、反應靈敏。在疲倦狀態下則表現遲鈍、神志不清。

肝主謀慮──健康狀態下情緒穩定、決斷力強。病理狀態時,表現易怒、易失眠疲倦。

脾主運化──身體健康時,消化代謝功能穩定。長期熬夜則易導致食量減少。

腎為先天之本──睡眠不足可能導致工作效率、專注力和學習能力皆降低。

 

研究證實,熬夜不僅會增加體內發炎物質、降低免疫力、影響腸道菌種,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,以及改變認知功能、影響情緒,以及一篇2016年刊登在《科學報告(Scientific Reports)》的研究指出,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不同,但結果顯示,每少睡1小時,就需要4天的充足睡眠才能讓身體回到理想的狀態,包括葡萄糖的代謝能力、認知功能和甲狀腺的功能等等。

而呂秉勳中醫師指出,長期作息不規律或熬夜會造成精神恍惚、皮膚粗糙、口乾舌燥、頭痛、口破、口苦、鼻塞、耳鳴、眼睛乾澀等症狀,甚至有罹患失智症、癌症以及猝死的風險。

 

那麼,究竟該如何補救熬夜帶來的傷害呢?

食補的部分,黃千甄中醫師建議,熬夜睡眠不足者白天能食用人參、西洋參、枸杞、刺五加、紅景天等食材以提升免疫力。睡前則可食用蓮子、龍眼肉、淮山、百合等食膳,來安神健腦、促進睡眠,幫助自己盡早入睡,改善作息。

 

以及睡前按摩也是方法之一。

三個安定情緒的穴位:

太衝穴

位於第一、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,能梳理肝氣、清熱明目、安定情緒。

神門穴

位於雙手腕橫紋交接的內側凹陷處,能滋陰降火、養心安神。

百會穴

位於頭頂正中央,能疏通頭部經氣,有助於恢復精力、化解身體疲勞。

靠食補與按摩雖然能夠協助身體回歸正常,但直接尋求中醫師的專業協助,才能正確且快速地判斷如何調理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用。

 

若真的因為工作、課業等等,非熬夜不可時,請注意以下五點,以降低疲累感和對身體的傷害。

多喝水

熬夜時的身體的運作狀態和睡眠時不一樣,會需要較多水分,且多喝水能夠加強新陳代謝、增進血液循環。

補充維生素B

現代人蔬菜與帶皮穀類吃得太少,普遍缺乏維生素B。熬夜前補充維生素B,不僅可以讓精神變好,還能順便補充營養素。

宵夜澱粉減量且低於六分飽

澱粉攝取過多、吃太飽,會加重腸胃負擔,使人昏昏欲睡。何一成家醫科醫師表示,雖然澱粉會讓人想睡覺,但同時也具有穩定情緒、舒緩緊繃神經、讓心情變好的作用,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,因此吃宵夜時應適當拿捏澱粉的份量。尤其如果白天沒有補眠、熬夜時精神比較差,更要少吃澱粉、多吃一點蛋白質。宵夜應選擇「熱食」較佳──中醫主張夜間人體陽氣較弱,吃生冷食物容易耗損元氣;西醫則認為,宵夜吃冷食會刺激自律神經,可能會導致情緒暴躁、不穩定,讓夜間工作效率更差。

白天補眠

在白天就預先補眠12小時,晚上的睡眠需求就會變少,也可以減輕熬夜的痛苦,若白天沒有補眠,等到晚上熬夜極度疲勞時再喝咖啡,可能也無法真正提神。熬夜會刺激自律神經,讓心跳、血壓上升,如果中間能休息30分鐘,可以降低心跳、血壓上升的情形,情緒也會比較穩定,也有助於集中注意力、提振表現,何一成醫師指出。

適時休息

久坐或久站都會使肩頸僵硬痠痛,每30分鐘站起來走一走,伸展筋骨,能夠使緊繃的肌肉變得較放鬆,順便讓眼睛休息。

按摩太陽穴(眉梢到耳朵之間大約三分的凹陷處)、風池穴(後頭骨下,兩條大筋之間的明顯凹陷處)、合谷穴(手部虎口,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),按壓10秒停5秒,做大約5分鐘,具有提神與舒緩作用。

 

熬夜後的休息補眠,也是相當重要!泡個熱水澡加速血液循環,能較快消除疲勞。而補眠不是睡多就好,要注意「質」跟「量」,睡不好補眠效果有限,睡太多反而影響後續生理時鐘的調整:

質:身體機能被過度激發,補眠前需放鬆

睡不夠或睡得差的人往往是上班族或育兒族等等,身體長期呈現緊張、備戰狀態,導致睡眠品質下降,因此建議睡前做些腹式呼吸、伸展、冥想或是喜歡的事來放鬆自己,「一般人建議睡前30分鐘開始做;入睡困難的人則建議1.5小時前。」

量:不要多睡超過2小時

補眠的時數建議不超過原本睡眠時數的2小時,而且建議延後起床而非提早入睡,除非是非常睏了,不然有些人提早上床反而睡不著而失眠。例如:平時都睡7小時,那麼補眠的時間建議不要超過9小時。


參考資料

https://heho.com.tw/archives/257466

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61948

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85471

https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23/4/7/n13966984.htm

https://taipei.tzuchi.com.tw/%E6%96%B0%E5%B9%B4%E9%80%A3%E5%81%87%E5%B8%B8%E7%86%AC%E5%A4%9C-%E4%B8%AD%E9%86%AB%E5%A6%99%E6%8B%9B%E5%8A%A9%E7%9D%A1%E7%9C%A0/

Previous
紅棗:功效甚多的補血聖果!
Next
杭菊:清肝又明目的解毒花